台灣寺廟建築
台灣的寺廟建築,經過多個時期的沿革,其源頭大約可從明末清初談起。明
末清初,來台拓墾之先民,大部分來自閩南、粵東,所以台灣傳統建築沿襲了閩、
粵的風格,屬於南系的中國建築。雖然與代表中國建築之北式宮殿式建築不同,
但兩者寺廟建築之殿宇均蓋在基壇上;結構、布局都講究對稱之美;主殿與配殿 亦有高低之限制等,是中國建築體系之特徵,與儒家文化息息相關。此時的移民 帶來了他們家鄉的生活習性、宗教信仰,轉變成台灣各地具特色的地方色
例如創建於康熙元年(1662)台南開基天后宮 ,其前殿與正殿之中央為拜亭,其兩側為龍、虎井,這種格局也是早期廟宇特徵之一。正殿神龕前有一對花崗石之龍柱,柱礎是大鼓型,龍與圓柱雕體,經研究可能是台灣最古的龍柱。鹿港龍山寺創建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 ,乾隆五十一年(1786)遷建於現址時,由八郊鳩資,遠自泉州購建材,並延聘唐山名匠師,仿照泉州開元寺之格局興建。其歇山頂重簷是山門之優雅造型,採用十二根柱子及較矮柱礎之造型,其大小比例處理恰當,為一流唐山師傅之作品。其屋脊 僅於脊堵有泥塑簡樸之裝飾,也是早期傳統寺廟建築之風格
日據時代,因興建傳統寺廟匠師,脫離了唐山種種規矩與限制,衍生出台灣 獨特之寺廟風格,並建造不少日式神社及寺廟,也出現了中日式或中日西式合璧 之廟宇建築。台南縣白河鎮大仙寺,創 建於康熙四十年(1701),目前該寺之大 雄寶殿建築是民國四年改建,至民國十年始告落成者。因陳應彬師傅參 大雄寶 殿之興建,所以其大木結構是台灣傳統建築。惟其屋脊是水平,日式重簷歇山頂,
屋瓦亦用灰色日本瓦,屋簷下可看到一排正方形北式椽木(桷仔)。此種中日混
和式寺廟建築,為台灣寺廟建築之孤例。日人在台灣各地興建了無數之日式寺廟 及神社,現存者在台北市有林森南路之東和禪寺鐘樓(民國九年);酒泉街之臨濟
護國寺(民國三年);忠孝東路之善導寺大雄寶殿(民國十四年);及嘉義縣阿里山
慈雲寺。神社建築現存有桃園縣忠烈祠(民國二十七
五、台灣廟宇建築的藝術
01. 屋簷及屋頂
以廟宇的整體結構而言,最特別的是屋簷及屋頂的形式,一般廟宇的屋脊形
式多為飛簷式,但亦有馬背式(馬背亦因主人的生辰八字而有金、木、水、火、
土等不同形式)。常見屋頂的形式可分為的一條龍式、三川式、重簷歇山式及複
合式屋頂....等
以下兩圖分別為飛簷(燕尾)式屋脊和馬背式屋脊。由圖我們可以發現,此兩 種不同屋脊形式的名稱,就是依照其型態來形容的,其中飛簷式屋脊就是因為脊
的尾端翹起如分叉有如燕的尾巴一般,故稱為燕尾脊
台灣廟宇建築的歷史沿革及建築藝術
【一條龍式】
【三川式】
【重簷歇山式
02. 脊飾
台灣廟宇建築的外貌通常是均衡對稱的,並且有繁密的裝飾,尤其是屋頂上
可以看到非常華麗的「脊飾」。脊飾是指屋脊 的裝飾,以剪黏最多,由上釉的
彩色陶片黏砌而成的,可惜因製作過程繁複且技巧較困難,現在多改用玻璃或壓
克力片當材料,可使色彩常保亮麗。也有以泥塑或交趾陶來裝飾的。常見的脊飾
題材有:雙龍搶珠、 雙龍護塔、雙龍或麒麟護八卦、福祿壽三仙等,間或有些
傳說及民間故事的情節,較特別的是孔廟屋頂的鴟梟,象徵孔子的德行至聖,連
惡鳥鴟梟都受其影響
03. 石獅
走向廟宇的正門,最搶眼的就是坐落在門口兩側雄偉的獅子。中國並不產獅
子,獅子的起源可追溯到 武帝時,《漢書》中就有己有「師子」的記載出現。
相傳一千九百年前,安息國王帶來一隻獅子獻給漢獻帝示好。因此開啟雕刻師父
們以獅子為創作題材。獅子是萬獸之王,勇猛、魁武、兇悍,藉著這些性格,正
可以驅魔避邪,達到威懾的力量與護衛的功能。
因為獅子不常見,故獅子的造型都是憑臆測而設計,各式各樣 獅子因此而
生,又由於物以稀為貴,因此廟宇就以獅子當作神獸,具有鎮壓避邪、守衛威嚇
的作用。由於一般都有左尊右卑的觀念,所以多半是公獅在左邊,張嘴咆哮,雄
糾氣昂,玩弄繡球彩帶;母獅在右邊,溫柔深情,腳扶幼獅或居隱於母體之下,
充滿和樂融融的氣氛,石獅的造型、線條靈活有動感又不失一種親切和藹
04柱子
柱子是撐起整座廟的主角,大部分的廟宇都是以木材為主要的建築材料。木
柱常見的有圓形及方形。石柱的變化較大,最常見的柱子是龍柱,其他還有花鳥
柱、以及刻上對聯的柱子。其中的龍柱上頭刻有龍的圖騰,因柱上的龍未升天
還蟠鋸在柱子上,眼球內也不點睛,所以龍柱也叫作蟠龍柱。
某些柱子的底下有柱株,是柱子的基礎,又叫「柱礎」,是在隔絕柱子與地面接觸,防止潮濕,使木頭的柱子不易腐爛。石珠在建築結構中另有一功用,它可讓柱子上的木結構建築,透過它將這些力量傳至地面,為柱子分擔一些「壓力」。柱珠雕刻的方式也很多,有金瓜瓣、蓮花瓣、圓鼓形等。柱珠的形狀配合柱子有圓形、方形、鼓形、六角形、八角形和蓮座形等,造形有很多變化,再加上豐富而細膩的雕刻圖案
(文章圖片資料與文字取自網路改編如有侵權在此致歉麻煩告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