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0532.jpg

 

 

到阿里山必看1日出 2 雲海3 森林(檜木)4 高山鐵路火車 5 晚霞6最能代表台灣高山生態及特有動植物7人文的解說導覽

一`簡介台灣:

關於臺灣歷史記錄上最早出現在本島的政權,是17世紀原住民的跨部落王國「大肚王國」。這個王國維持了相當久,先後都曾經和荷蘭人、鄭成功政權、以及滿清勢力發生衝突戰鬥。到18世紀中才被滿清消滅。17世紀,西班牙和荷蘭人開始在台灣本島一北一南據地殖民。葡萄牙人雖然替台灣取了「福爾摩沙」的名字,但是他們沒有來殖民。鄭成功帶來明朝旗幟,趕走了西班牙和荷蘭人。他的兒子鄭經稱王,將台灣改名為「東寧」。到了他的孫子鄭克塽的時候就投降清朝。東寧國的旗子也換了清廷的了。鄭氏王朝在台灣一共經營了23年。滿清佔有台灣最久,一共212年這中間,1721年發生過朱一貴起義事件。反抗軍在各處擊敗滿清軍隊,朱一貴被擁為「中興王」,國號「大明」,承襲明朝的制度。但是這個王朝第二年就被滿清撲滅。1895年,滿清戰敗,就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當時出現一個反抗日本佔領的「臺灣民主國」,以藍地黃虎的「黃虎旗」為國旗,唐景崧為臨時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完全不是日本的對手,一下子就被日軍所撲滅。所以台灣飄過多少個國家的國旗呢?大肚王國(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旗號)、西班牙、荷蘭、明朝、滿清、朱一貴的大明王朝、台灣民主共和國、日本、中華民國。9支!

二`阿里山的由來:(翻遍世界地圖你找不這個山)

普遍流傳是17世紀中期,鄒族有一位酋長名「阿巴里」,勇敢善獵由達邦翻山越嶺,至今之阿里山打獵,常滿載而歸,就常常帶族人入山打獵,每次均有豐富成果,其族人敬仰他,乃將其地名稱為「阿里山」。

        根據日本人安倍明義的著作《台灣地名研究》書中認為諸羅平埔族人與鳳山平埔族人的語音相近,鳳山平埔族稱阿里山區的生番為「Karii」,流傳到諸羅平埔族便以「Arii」同音訛傳稱呼之。我們現在俗稱的阿里山,泛指以沼平車站為中心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但事實上,你如果翻開地圖查找,並沒有一座山叫做阿里山,只以一定特定範圍稱作阿里山區。正確說法,經森林事業重劃,由大塔山、塔山、松山、烏松山、鹿堀山、獅子頭山、祝山、萬歲山、兜山、千人洞山、光崙山、大凍山、火炎山、篤鼻山、對高岳等18座山所組成,稱之為阿里山山脈,隔楠梓仙溪與玉山相望。

三`細說阿里山五奇

1.高山鐵路 1899年日本為了運送木材而規劃興建,軌距 762公厘,最大坡度6.25 %,最小曲率半徑40公尺。1912年,長達66.6公里的嘉義至二萬坪段宣布通車,1914年,再延長至阿里山並逐漸增設支線,二萬坪至塔山、眠月等地之森林鐵路相繼完成阿里山森林鐵路全長71.4公里,從海拔30公尺的嘉義車站歷經3.5小時的車程,到達海拔2216公尺的沼平車站,與印度大吉嶺至喜馬拉雅山鐵路、智利至阿根廷安地斯山鐵路,稱世界上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建議各位有機會搭乘阿里山小火車,順著阿里山森林鐵路慢慢上山。全線共經過49個隧道,77座橋樑,21個車站。雖然阿里山小火車的速度無法與公路競爭,但是可同時欣賞三進三退的「Z」字形路段、螺旋爬山道,以及沿途熱、暖、溫三帶的林相變化,卻是台灣僅有、獨一無二的!

鐵路的開通,開始了阿里山50餘年的伐木工作,直至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倘政府來台灣,這些伐木工作依然為政府賺取外匯,但是阿里山大森林的珍貴林木紅檜、扁柏等幾乎已被砍伐殆盡,我們現今所看到的「永結同心」、「象鼻木」皆是當初砍伐後所留下的痕跡,1963年為了保護天然森林資源,林務局將阿里山、玉山...等一共39600餘公頃的國有林地,劃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並編列預算整建及維護。1999改名為「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2001年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1982年阿里山公路的開通更使得交通便利,全區山高約1400~2600公尺之間,沼平車站海拔約2274公尺,四季氣溫相差不大,平均溫度為10.8度,在冬季最寒冷曾達零下3度,因此阿里山旅遊規劃就成為觀光旅遊的避署聖地

2.檜木:英文名為:Taiwan Cypress,日文便是我們耳熟能詳的「ヒノキ」(Hinoki),為全

世界珍奇的四大樹種之一,目前全世界只有北美、日本和台灣才能有幸擁有,而台灣這二種檜木是台灣獨有,分別為扁柏(學名:Chamaecyparis obtuse var. formosana)與紅檜(學名: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日據時期1899年,嘉義辦物署(石田常平)依鄒族傳聞而查訪發現到阿里山檜木大森林,但因他不太會寫報告,因而發現阿里山檜木林的正式紀錄是小池三九郎。1900年,日本政府派小西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小池三九郎及石田常平等人展開調查阿里山森林,據調查約有30萬株的原始檜木林遍及整個阿里山區,此開啟阿里山天然森林資源的濫觴。1906年十一月,小笠原富二郎發現了包括現今的阿里山神木群。由於檜木生長速度極為緩慢,大約100年左右才長出30公分,所以所有的台灣檜木都是經過幾千年的歲月,故有句俗語「百年成樹,千年成材。因為扁柏木材香氣濃、樹幹筆直且不易空心,過去所受到的砍伐比紅檜木更為嚴重。 台灣扁柏的分布高度通常略比紅檜木高,生長的地域比紅檜木潮濕,1978年,闢建新中橫公路則選線在哆哆咖線,從自忠至塔塔加此段鐵道拆除。這1600年的檜木,這麼大的檜木在路邊還沒被砍筏是因為做為圓柱(集材支撐點)紅檜因蓮根菌腐蝕而造成紅檜空心,這棵樹也是如此但是他並未死亡因為樹木是靠樹皮來吸收養分

鹿林神木樹種為紅檜,估計樹齡約2800年[1],樹高43公尺[1],樹胸圍20.0公尺[1],位於海拔2375公尺之處。這是近幾年才被發現的紅檜巨木,目前為中華民國官方排名第二大的神木,僅次於大安溪神木[2]。

3."自忠"(2350)日出(嘉義縣和南投縣交接處)

日治時期,隨阿里山林業開發而發展,依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命名「兒玉」(日文發音:Kodama),後來在1951年10月27日,蔣中正前往阿里山視察,當來到一處至高點,發現該地兒玉頗似張自忠的戰亡地,故以他為名「自忠」命名,並沿用至今。

自忠(兒玉)的出現是自1934年開始,由阿里山本線自沼平完成兒玉線,做為伐木運輸用途林場鐵道,由本線分歧出哆哆咖線、水山線、霞山線等林場鐵道後,於分歧點設立車站,兒玉之名由此座車站而生,現存雪峰派出所位置就是當年兒玉車站所在,設站時間不詳。自忠(兒玉)的路段可稱之為水山本線,從自忠過後本線稱為多多咖線或東埔線,而從自忠則又分歧水山支線進入林場。水山支線(又稱興岡線、水山線)早在西元1941年時,負責東埔下線一帶伐木作業人員移至76-80林班,並修建這條由水山本線終點兒玉(自忠)分歧出的水山支線,當時全長5.2公里,1944年伐木工作人員作業延伸至93林班並將鐵道路線延伸,該線全長約7.5公里,至1950年代殘材處理時仍續用該線。當時這條路線應為舊眠月線拆除後,使用舊軌道重鋪而成。當林場業務結束後,這條林場線成為少數幾條未拆除軌道的路線之一。除了水山線留在特富野古道,部份自忠線鐵道尚存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其餘林場鐵道已荒沒或拆除。1970年代,國民政府下令禁止伐木,台灣伐木業才走入歷史。目前自忠多數是旅客會健行特富野古道,或登山客進入水山山區才有顯得熱鬧些,實際而言,自忠已不復日治時期興盛

4.最能代表台灣高山生態及特有植物玉山薊,特有動物山雞帝雉與藍腹鷴. 同為台灣特有鳥類. 也是世界瀕臨絕種的保育鳥類.藍腹鷳介紹於西方世界於1860年代.鳥類學家~斯文侯. 採集阿里山.  當地人稱的Wa-koe雉類標本. .台灣獼猴,台灣黑熊,台灣雲豹

5.阿里山-石山(2495)獼猴生態園區(看日出)

阿里山林場線鐵路的石山線起自新高口(玉山口),繞行石山山腰而行,是阿里山林場眾多鐵路中鮮有資料的一條鐵路,僅可由日據時代的阿里山林場路線圖得知全長4公里,大約從民國36年使用到42年止,網路上僅見一張鐵路留存的隧道口的照片,由於大部分的地圖上並未標示此道路的存在,卻標示出前段已消失無蹤的玉山林道,因此常被誤以為是玉山林道。 石山線鐵路雖然資料付之闕如,但拆除鐵軌後的路基被用做為阿里山的水源維護道路,因此繞行石山山腰直到博猶溪上游溪流水源地的路段都維護的相當好,而溪流水源地之後則完全無跡可尋,因此此道路姑且稱之為「石山引水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刀 的頭像
    小刀

    日出小農~~阿里山狼-刀

    小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